时间:2022-10-02 03:27:23 | 浏览:4772
去民权喝了一顿酒,眼界大开。
初白| © 撰文
夏夏| © 版式
我从来不敢想,河南竟然有不屑喝白酒的地方。
要知道,跟河南人搁关系,端起来白的,起码得撑到上热菜。撑不住的,直接取消下次参加酒局的资格。
上周出差去民权,还真长了见识。
那天宾主落座后,每人发一支高脚杯,主人清清嗓子,说:“来咱民权了啊,不喝白的。”
我本来还挺高兴的,红的算啥?不就是甜水儿么?
如意算盘还没打两下,随着服务员“顿顿顿”的倒酒声,我陷入了沉思。每人满满当当一整杯,端都端不起来的那种。
主人站起来,说:“咱就按照民权的规矩来啊,我先端一个单眼皮,算给大家接风了。”
说完,俯身趴在高脚杯上一“吸溜”,酒下去五分之一。
只见他抄起酒杯,一仰头,干了。
没有什么劳什子的醒酒,也没有优雅地晃杯,就这么干脆利落地干了。我目瞪狗呆。
主人所谓的“单眼皮”是民权人喝红酒的一种叫法,啥意思呢?酒杯倒满,筷子横着,沿杯口抹平,叫单眼皮。
有单也有双。我们都知道,液体表面有一定张力,酒面可以略高于杯沿儿还不溢出来。倒到这种程度,不用筷子抹,叫“双眼皮”。
家里来客了,主人要是想敬酒,自己得先端一个眼皮。可是,不管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都太满了,根本端不起来,这就得俯身先吸溜一口,再端起来一口抽。
那天民权零下十五度,在几乎没有暖气的房间里,配着蒜拌鸡蛋、炒鸡、刚化蛋、扣碗等充满了河南风情的硬菜,一桌人不知道开了多少瓶。
刚化蛋
实际上,民权和葡萄酒的交集不过70多年。
中国人喝葡萄酒的历史,能往前追溯汉魏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汉朝学习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但却没有汉朝人自己大规模酿造葡萄酒的确切记载。
传说那个时候的葡萄酒异常昂贵。据说,当时有一个人叫孟佗,用了一斛(约20升)的葡萄酒,买了一个凉州刺史的官职。
魏文帝曹丕是一个带货王。他在《诏群医》中写道:“我不允许你们不知道葡萄酒。这玩意美味可口,啥饮料都比不上。”
但我约么着,普通老百姓可能还没啥条件喝。在这方面,一千多年后的民权人,倒是制造出了另一种风潮,让葡萄酒飞到了寻常百姓家。
民权,黄河故道的核心地区,是中国十大葡萄酒产区之一。
桀骜不驯的黄河咸丰年间在河南兰阳决口,夺流北徙,改道入海。鲁苏豫皖交界的地方,就留下了一条东西狭长的茫茫故道。
退去了往日奔流的喧嚣,这里变成了一片恬谧的宁静。丢下了往日挟裹的泥沙,这里变成了一方肥腴的农田。
鼎盛时期,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超过了吐鲁番。捧红了“长城”“民权”两个品牌。
酒厂的兴盛,让甜白、甜红、大小香槟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然而,盛况并没有持续太久。
“长城”商标权被买断后,民权葡萄酒厂尽管推出了“民权”、“黄河古道”、“宝塔”等诸多新品牌,但由于市场认知度低,酒厂又无钱投入广告,民权葡萄酒江河日下。
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民权人都有些身不由己。
大旗倒下了,民权的发展不能止步。几十年培养出的种植、酿造、销售人才也并未流失。
驱车行驶在民权县城外,各种葡萄酒厂从身边呼啸而过。
即便酒厂风光不再,但喝红酒的生活习惯倒是深深烙在了几代民权人的记忆里,这种记忆,甚至成了基因一代代流传。
即便是今天,民权街头任何一家小餐馆,货架上也都会放着红酒。甚至是夏天撸串,也可以配红酒。
几只软趴趴的塑料杯,倒满红酒,几盘凉菜上桌,青春就可以献给小酒桌了。
当然,有人会说,红酒不是这样的礼仪,你们这叫牛饮。
但我不这样认为。
业界认为,红酒最早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起源于黑海与里海间的外高加索区。
由外高加索区传到土耳其与美索不达米亚,然后再由腓尼基人与希腊人将葡萄带往西欧。后来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直至17世纪,红酒都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教与政治色彩。对基督教徒而言,葡萄酒是耶稣的血液。
整个中世纪,基督教会对葡萄园的建立和维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很多非宗教的内容逐渐引入葡萄酒行业,商人们在港口城市设立店铺为欧洲和美洲人提供葡萄酒。
19世纪末,优质葡萄酒的紧缺在欧洲地区滋生了很多犯罪行为,假冒伪劣猖獗,为了保护葡萄酒行业,各国政府被迫采取措施预防假货,保证酒标上地理产区的真实性。
到了20世纪30年代,法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监控地理产区命名的法规,后来成为葡萄酒行业的国际标准。
看吧,站在礼仪顶端的法国,其实也并不是红酒的发源地。只是在红酒流传到境内的时候,创造出了与之匹配的文化氛围。
他们用红酒搭配鲜嫩多汁的牛扒、羊排,还有一些与单宁质地相称的奶酪。时间久了,竟成了规矩。
余秋雨说: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
大唐天宝十二年(753年)的秋天,应杜甫之邀,李白再次来到商丘。喝大发了,还要把自己变成中原人。
他写《梁园吟》,形容当时喝酒的情况是: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差不多就是跟扯着嗓子喊哥俩好一个调性。
喝酒是快乐的,快乐手舞足蹈。沿着黄河故道生活的民权人就是这样,刚强、坚韧、勤劳、淳朴、豪爽。
大口喝酒,大声欢笑。
站在这个层面看,捏着高脚杯的法式优雅,还真差了点意思。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品茶时,有这么一句话: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套用到红酒身上,也是极好的。下班后,脱掉高跟鞋,放上一首爵士乐,把灯光调得柔和,为自己倒上一杯红酒,享受这难得的幽静!那么对于红酒与葡萄酒的区别你真的了解吗?红酒和葡萄酒的区别如下:1、
图片来源于网络说实话,很多朋友受什么窖藏啊,女儿红埋地里20年挖出来喝等相关信息的影响,认为酒越陈越香越好喝!但是,大家发现没,现在红酒的标签上,大都贴着10年保质期的标志。图片来源于网络所以,问题来了,红酒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家里放了10年
“红酒能抗癌!”一大早老李就拿了一瓶红酒,倒了一杯美美地喝了起来。老伴看了,急忙夺走他的酒杯:“再喝下去,痛风又该犯了!”“红酒可是好东西,适量喝点能保护心血管,而且现在也有研究说红酒能抗癌了,这充分说明红酒无害。”老李不服气地说道,振振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开始喝红酒。红酒(Redwine)是葡萄酒的一种,并不一定特指红葡萄酒。红酒的成分相当简单,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葡萄酒有许多分类方式。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红酒,你知道如何鉴别红酒的档次吗?干红、干白、红酒、甜酒,这么多品种称呼,傻傻的分不清楚,如何区分?如何选购?红酒的定义与分类红酒(Red wine)是葡萄、蓝莓等水果经过传统及科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发酵的果酒。红酒比较典型的
红酒,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属于果酒的一种,在西餐中,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关于红酒的最早酿造历史,据《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刊登过的一个考古证据,有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在格鲁吉亚地区发现了古老红
去民权喝了一顿酒,眼界大开。初白| © 撰文夏夏| © 版式我从来不敢想,河南竟然有不屑喝白酒的地方。要知道,跟河南人搁关系,端起来白的,起码得撑到上热菜。撑不住的,直接取消下次参加酒局的资格。上周出差去民权,还真长了见识。那天宾主落座后,
【来源:商丘市人民政府_县区动态】9月27日下午,民权县召开濮新、沿黄、兰太(民权段)高速建设协调会。县领导陈进领要求,相关单位、乡镇要与施工方加强沟通交流,密切配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梳理。要紧扣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
9月8日下午,民权县委书记张团结主持召开中共民权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县领导王静娴、栗团结、熊四香、王景义、冉燃、王义彬、陈鸿志、吴杰、李君、于茜出席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燕、县政协主席周明河列席会议。会上,栗团结领学了
5月18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静娴主持召开民权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县领导张爱军、王景义、毕道喜、陈进领、朱琳、李天桩、李卫政、王硕、张方杰、马德伟、李国栋、韩德勇、王雪山出席会议,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石克林、县政协副主席
2月24日上午,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民权县三级干部大会在人民艺术中心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21年的各项工作,对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202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动员民权县上下凝心聚力,开新局、谋新篇、争一
与邻里发生纠纷,便用胶水堵住钥匙口;宅基地纠纷,故意在对方出路设置障碍;婆媳有矛盾,影响家庭不和……这些琐事,单靠行政力量不容易解决,得找出更好的办法来。“网格长和网格员要深入排查网格内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第
位于豫东平原东北的商丘民权县,是庄子的故乡,冯玉祥取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给它命名,一红一白两大产业曾经让这个小县城无比辉煌,尤其是“一红”——葡萄酒,让国内外都记住了“民权”,至于剩下的“一白”,可能多数人都不晓得,但却是民权现在
▶今天,东方今报社社长胡杨走进民权,专访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为你揭秘民权的发展密码。□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首席记者 李长需 记者 陈思/文 沈翔/图(东方今报社社长胡杨专访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右)) 国内1.8万辆上路冷藏车,民权占了60%
民权县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总面积 1221平方千米,总人86万。 2016年,民权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健康小城”称号。 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历史沿革1、夏商时期,已有城邑,名戴邑。春秋战国时代,为戴国和宋国的属地。2、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