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2:58:13 | 浏览:625
时序轮替,见证奋斗足迹。刚刚过去的2021年,永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用务实重干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2022年,永城市坚持抓纲带目、开枝散叶,自觉服务、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牵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这一年,面临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永城市把握百年交汇的机遇,面对长期问题和短期困难并存局面,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锚定“三个一”发展目标,聚力“1267、3510”产业发展规划,在变局中掌握主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21年,永城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后劲。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700亿元、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8亿元、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11元、增长9.0%,城镇化率达到52.91%,提升1.6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民生支出69.6亿元,占总支出的83.1%;新签约招商项目82个,总投资338.8亿元;新建招商项目64个,总投资154.2亿;续建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102亿元;建成投产招商项目56个,总投资103.4亿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绿地面积15.52平方米,打造了“两湖四带一湿地30公园”的城市生态圈……
这一年,捷报频传。永城市连续13年跨入全国百强县(市),2021年位居第64位。入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位居第61位,排在河南省5个入围县(市)第1位。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字号荣誉,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市产业集聚区成为唯一一个代表河南省级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的单位,有望顺利获批。
这一年,亮点频现。永城市成立了老城提质改造指挥部和芒山综合开发指挥部,启动了新城到芒山高铁站的铁路公交项目,用时间破解城市空间瓶颈。组建了8个重点小镇开发推进专班,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打通守护人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了五级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应急反应体系,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启动建设两栋180米的“日月双塔”人才公寓,将最好的条件提供给各类人才……
走过激荡人心的2021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2年,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永城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育先机,用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致敬开局之年。
2022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河南省委提出实施“十大战略”,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县域经济“成高原”等重大决策部署。商丘市委提出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把商丘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重要竞争力的全国一流省辖市。河南省委明确“支持永城等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商丘市委明确支持永城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让永城真正承担起商丘的第一项指标、第一张面孔、第一面旗帜的重任使命。
置身事内,躬身入局。面对国家和省委、商丘市委的谋篇布局和发展格局,永城市坚持抓纲带目、开枝散叶,自觉服务、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牵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纲”——坚持“三个一”发展目标,即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面积要达到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要突破100万,GDP要完成1000亿元。
带“目”——围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全域旅游和城乡融合发展五大领域,加快推进实施“1267、3510”产业发展规划。
“1”是农业经济方面,打造1平方公里的富硒食品产业园。
“2”是工业经济方面,打造化工新材料和金属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6、7”是城市经济方面,即在日月湖景区植入“国际房车营地、文艺演艺中心、高端民宿、奥特莱斯地下购物商场、金色沙滩、足球训练基地”6大经济业态。将芒山镇撤镇设办,变成主城区,赋予芒山“高铁商贸、文旅产业、温泉度假、会展中心、高校园区、校外实训基地、人民动物园”7大城市功能。
“3、5”是在全域旅游方面,即打造“芒砀山、日月湖、水上森林公园”3个5A级景区,打造“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抗大四分校实训基地、崇法寺公园、还金湖公园、僖山”5个4A级景区。
“10”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即实施“城乡规划、公交、环卫、水务、康养、医疗、教育、物流信息、平安建设、应急反应”10个一体化。
开枝散叶——每年谋划实施不少于150个项目,为永城高质量发展夯实支撑。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发展是解决永城所有问题的关键。
稳增长,乃第一要务。永城市积极贯彻省委、商丘市委精神,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经济平稳增长注入新动力。
调结构,已刻不容缓。永城市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接续转换的关键期与攻坚期,结构调整慢不得。永城市深刻把握产业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落实产业倍增计划,坚持“项目为王”,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强市。
促改革,需攻坚克难。现代化永城建设,改革是关键一招,深层次问题呼唤深层次改革,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打造创新高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2022年,永城市将围绕实现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目标,实施好城市“金三角”发展计划;围绕实现城镇人口100万人目标,实施以城市为龙头、重点镇为支撑、覆盖全域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围绕实现GDP突破1000亿目标,狠抓开放招商,完善产业体系,做强载体支撑;围绕应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文旅经济和数字经济;围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围绕社会安全稳定,提高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水平。
爱心护航 梁健 摄碧湖生态公园鸟瞰图人民新村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合理腾出公共空间,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林忠 摄改造后的芝山公园路背街小巷黄子君 摄4月15日,市区文华园农贸市场,不少市民到此选购菜品。 黄子君 摄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
一字之差 一城飞变——改革开放永安撤县建市发展纪实●三明日报记者 杨燕蓉 叶紫薇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从县到市,一字之差,一城飞变。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成为三明辖区唯一的县级市。岁月流金,时光更迭,桃源深处有
曾苑“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紧盯创建目标不动摇,落实创建工作不松劲,为实现曲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作出马龙应有的贡献。”去年7月5日,马龙区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掷地有声的话语吹响了马龙创文集结号。创文,既是
近日,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印发了《温州市龙湾区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以公共服务提质工程、美丽生态筑底工程、数字赋能创新工程、产业价值增能工程、综合交通迭代工程五大工程百个项目为着力点,构建魅力龙湾、绿色龙湾、智治龙湾、科创龙湾、枢纽龙湾五大新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楼阳生书记的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把讲话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争当全市高质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余明磊)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召陵区迎难而上,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工作,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部署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召陵区将按照市委部署,围绕‘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建设召陵人民的幸福美好家园。”10月18日,召陵区委书记李湛谈到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时表示。他指出,下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板块间的相互切磋。每座城市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也使城市的综合面貌匀称而饱满。位于焦作之东的马村区正如中心城区的展翅一翼,应势乘风起,项目串珠成链。沿人民路一路东行,在人民路与文昌路交会处,就是马村区焦东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
图为三河市第九中学志愿者向群众介绍三河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情况。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伟、贾可玉)“我们公安局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勤务安排,认真开展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努力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针对近期的强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