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2:16:19 | 浏览:391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
金秋时节高粱红。10月12日,位于睢阳区勒马乡的中农牧业万亩高粱种植基地里,棵棵“红缨子”高粱整齐排列,沉甸甸的高粱穗犹如高举的火炬随风摇曳,飘散着阵阵谷香。
“经过专业检测,我们勒马这边的土壤结构非常适宜种植高粱。虽然今年是我们第一年在勒马大规模种植,但高粱总体长势比较好,可以说是喜获丰收。”中农牧业负责人杨秀英说。
据了解,今年5月份,在勒马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中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茅台酒业协会,在勒马乡南街村、陈老家村流转土地上万亩,用于种植“红缨子”高粱。“红缨子”高粱种皮厚、耐蒸煮、耐翻糙、糯性好、出酒率高,深受酱香型酒厂喜爱。
“我们不只有万亩高粱,还有4万多亩的高油酸花生,现在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在勒马乡宣传委员刘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商丘市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一台台花生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种植户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几年,勒马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依托花生种植项目,带动引导更多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目前,“勒马花生”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和名特优新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
在睢阳区,不断培育壮大的特色优势产业还有很多——李口镇万亩西瓜种植基地、郭村镇万亩土豆生产基地、娄店乡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包公庙乡三樱椒生产基地……一个个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在睢阳区蓬勃发展,拓宽了数以万计农民的增收之路,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目前,睢阳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32个,建设千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8个,建成百亩以上果蔬基地16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西瓜)示范村1个,打造了毛堌堆穗穗平安、宋集农呱呱、冯桥应天农业等一批精品果蔬示范点,包公庙爱格禽业、郭村宏星牧业、闫集春田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养殖基地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全区共发展优质小麦10万亩、温棚蔬菜3500亩、早熟西瓜8万亩、无公害土豆3.2万亩、脱毒红薯3000亩……
眼下,睢阳区正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坚定不移走适宜睢阳区区情的城郊型乡村振兴之路,广大乡村产业“旺”起来了,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来自【商丘日报-商丘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万宾当阳市坝陵街道照耀村位于漳河西岸,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村落。近几年,照耀村聚乡贤之智,抢抓乡村振兴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田园风光,五彩照耀”特色创建之路,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
半截河街道半截河社区陈庄社区大坑李社区河湾社区菅庄社区李庄社区刘庄社区马岗社区三里桥社区申庄社区孙湾社区唐岗社区徐湾社区赵湾社区丁庄街道北关社区丁庄社区洞上社区洪山庙社区后刘社区天宝社区袁庄社区高桥营街道板桥社区大罗庄社区东李庄社区高桥营社
文明花开,幸福马村。干净整洁的马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文明和谐的社区、主题鲜明的宣传牌、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炎炎夏日,行走在焦作马村区的大街小巷,无不感受到缕缕文明之风迎面吹来。8月20日、21日,一场“全城清洁”行动在马村区如火如荼进行。
在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焦作市马村区马村街道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聚焦楼院环境整治提升集中发力,下足“绣花功”,给百姓“摸得着的幸福”。常态化卫生保洁,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小花园生机盎然,游乐场干净整洁,社区活动室里笑语声喧……走进马
马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公告为适应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管委会队伍结构,经区委、区政府同意,马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11月22日,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白庙陈村,村口几排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村里的安居养老房。在房屋东边的小广场上,几位老人坐在一起闲聊。“吃穿不愁,政府还给免费安排养老房!”“是哩,谁能想到咱老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代表作用,逐渐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人大实践。履职最前沿。实地走访、现场查看、面对面提问,最能发现问
本报讯 2021年11月9日,记者从朔州市朔城区政府了解到,朔城区深化与高校合作,不断引进融合众多一流高校在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质资源,以培养“三农”专业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建成果转化基地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和生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