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1:47:57 | 浏览:63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盛夏时节,走进商丘,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迸发的活力。传化公路港内,货运车辆川流不息;商丘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内,商品琳琅满目、人流络绎不绝;豫东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内,项目施工紧张有序。
商丘市把发展枢纽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先导作用和物流枢纽支撑作用,加快培育支撑枢纽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枢纽发展壮大,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我省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
完善大交通
打造豫东地区“关键枢纽”
交通区位是商丘市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商丘市把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前提,全市铁路、快速通道、航空、航运等项目加快建设,“米”字形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立。目前,全市交通线网总里程达2.8万公里。
今年2月,商丘市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借此契机,该市持续放大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豫东地区的“关键枢纽”,让“小县城、大枢纽”变成现实。
商丘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重要枢纽。商丘市委宣传部供图
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构筑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提升枢纽门户能级。铁路方面,商丘市积极推进京雄商高铁商丘段项目施工图设计及招标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铁路客货运枢纽建设,重点推进民权高铁客运站、商丘高铁客运站、商丘新区高铁客运站建设,完善高铁站附近商业和商务配套设施;兰考至菏泽城际铁路民权段建设顺利推进,京港台高铁商丘段枢纽工程将于今年年内开工建设。
公路方面,实现高速公路通车7条520公里,形成“四横三纵”网络格局。阳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沿黄高速民权段、兰沈高速民权段等项目开工建设;“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一期工程5条路、环城高速3个出入口全部建成通车,构建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区40-60分钟不收费交通经济圈。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万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第1位。
航空方面,民权通用机场于2021年8月份实现首飞,商丘机场批复所需要的前置工作已经完成。内河航运方面,重点实施沱浍河、涡河航运开发工程,新增沱浍河四级航道85公里,打通了豫东地区通往华东及长三角地区的两条水上运输通道。
四通八达的交通是商丘的最大优势。图为商丘郑庄立交桥。崔坤摄
有了交通区位优势,就有了“流量”,但要把“流量变现”,真正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发展优势才是关键所在。商丘大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做强枢纽经济。2017年12月,《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实施,商丘成为全国第一个编制枢纽经济规划的地级市。2018年,商丘市被确定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1年11月,商丘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同年12月,商丘市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枢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谋划大项目
打造枢纽产业集群
7月11日,走进位于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豫东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内的商丘国际陆港项目施工现场,集装箱堆存区基本完工。
“这个项目是为确保中欧(商郑欧)班列开通及常态化运营建设的,整体规划用地约2000亩,规划有物流增值功能区、城际物流配送区、口岸专项物流功能区等,建成后将解决周边沿线集装箱运输问题。”该项目负责人说。
商丘国际陆港(铁路口岸)仅是商丘市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枢纽偏好型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枢纽型物流体系建设的一个项目。
建平台抓项目挖潜力,推动经济发展“加速度”。商丘市按照“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先后谋划了智慧物流园、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随着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新发物流园、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等多个项目先后投入建设运营,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农产品、食品、建材、冷链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1年,商丘市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GDP比重为10.4%,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9%。2021年商丘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4.12%,总量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46位,目前商丘市快递企业拥有品牌16个,物流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5万人。
“大物流”固本强基。商丘以枢纽经济为坐标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为马车拉动枢纽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促共进。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制鞋产业基地、超硬材料基地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荣获“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中国超硬材料基地”“中国钢卷尺生产基地”“中国制鞋基地”等称号。
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使命在肩,时不我待。当前,商丘市正强化“项目为王”思维、枢纽经济思维,瞄准打造一流省辖市目标,制定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农业“金土地计划”、服务业“金钥匙计划”等产业倍增计划,深入实施“三大改造”,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重点建设项目701个,总投资53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8亿元,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增强商丘商贸和产业辐射能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区域枢纽、开放前沿’战略定位,以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抓手,服务区域、辐射全国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商丘城市枢纽功能和产业集聚辐射能级提升,实现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商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传锋说。
2月21日上午,商丘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2年,商丘要做好十件大事,包括:开建商丘机场、开建京港台高铁商丘段、建设商丘国际陆港、重建重振商丘科学院等。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来源:商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10月22日,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对重大项目建设、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商丘”建设等工作再部署、再加压、再推进。市委书记李国胜强调,要深入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第六
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商丘坚持规划引领“四轮”驱动发展枢纽经济商丘最大的优势是交通优势。国务院督查组8月27日至8月30日在商丘经过实地调研督查,认为商丘基于规划引领“四轮”驱动为载体的枢纽经济发展探索取得成效,值得推广。优越的枢纽地位是实现
城市化发展,促进人口聚集。河南省商丘市是河南18座地级城市之一,其城市人口众多,这些年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从农村和乡镇走进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当然随着城市越来越大,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商丘城市楼市房价的攀升,现在商丘的房价与过去相比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本文作者:苏士伊一、商丘地理概况商丘,位于河南东部,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
【大河财立方消息】日前,商丘市人民政府印发《商丘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规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10%以上。
【编者按】从春天出发,向未来启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全
致力打造七个强市 着力聚焦十项任务 在“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访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省委工作会议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我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以前瞻30年的视野和格局,提出实现
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公布,中国大陆有135家企业上榜,位列世界第一位。加上港澳台地区一共有143家中国公司上榜,美国有122家上榜,我国已经连续2年位列榜单第一位。河南省只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既是总部设在郑州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李克强总理在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通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建设、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当天会议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为发
大河网讯 9月30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商丘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 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商丘加快打造要素
大河网讯 9月30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商丘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介绍,十年来,生产总值在2012年15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盛夏时节,走进商丘,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迸发的活力。传化公路港内,货运车辆川流不息;商丘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内,商品琳琅满目、人流络绎不绝;豫东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内,项目施工紧张有序。商丘市把发展枢纽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23日,商丘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1-8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8月份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反复、高温干旱等多重考验,商丘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
近日,记者从商丘市睢阳区统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睢阳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开门红: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位次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区经济在预期中进行,开局平稳良好,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转换,全区